军事态势
2025-01-13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在南海,海洋争议、地缘竞争和秩序博弈的三类矛盾将长期存在且会继续发酵;与此同时,中方控局能力和影响日益增强,短期内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条件,但管控局势的能力有余。
2024-12-25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虽然Orca XLUUV的实战部署尚需时日,但无疑已经被提上日程,预计在未来3-5年,就会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常态化部署。尽管美国此前已经在太平洋的水下部署了各式各样的大中小型UUV,也时常会被中国渔民发现,但这些UUV的能力和自主性远远无法与Orca XLUUV相比,它们更多像是耗材,很多就是一次性的,因此,Orca XLUUV的部署将开启太平洋水下竞争的新局面,将加剧竞争的烈度和广度,并增加水下竞争的复杂性和风险。
菲律宾关于“现役军舰”、“永久性哨所”与“低潮高地不能占据”等的颠来倒去、自相矛盾的说辞,试图利用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为自身非法领土扩张行径做掩护,无非是想要掩盖其侵占并吞仁爱礁之目的。这种“遮左腚露右腚”、“遮右腚露左腚”的荒唐行径可以休矣。
2024-10-22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在海域态势感知领域,无论是装备、平台和系统还是数据,菲律宾都严重依赖外部支持。近年来,菲律宾虽然新增了不少装备、平台和项目,但它们仍然形成不了体系能力,进展缓不济急。考虑到,菲律宾视中国为“主要海上威胁”,并且不断在海上滋事,中方需要密切关注菲律宾在海域态势感知方面的进展。
2024-09-26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近年来,受美国推进“以海遏华”,南海问题有所发酵,部分争议存在激化趋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但目前摩擦主要存在于争议各方之间,争议问题并没有影响其他国家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及飞越自由。大体上,中美两军在南海的互动及相遇是专业而安全的,大国竞争对南海航行及飞越自由的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真正威胁海洋航行的主要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地理障碍、自然灾害、发展不平衡和海盗及武装劫船等,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2024-07-12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7月7日,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CVN-71)打击群驶入马六甲海峡,结束西太平洋部署任务,即将前往中东。
自2024年1月下旬以来,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抵达西太平洋地区,至今已部署近6个月。期间分别于3月1日至4月1日、4月18日至6月13日、7月3日至7日,三次进出南海活动,在南海累计部署时间长达94天;特别是,4月18日至6月13日在南海活动58天,是近年来美军航母打击群在南海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此次西太平洋部署期间,“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对巴士海峡以西海域、印马交界水域以北的万安盆地海域及南海东西两大主航道格外关注,活动期间数次绕南沙群岛在万安盆地海域与黄岩岛附近海域活动。相比于以往的部署,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展现存在”的意味非常明显。不同于2023年“尼米兹”...
2024-06-24 | BY 胡波
2024年6月17日,菲律宾派出包括1艘运补船、2艘充气艇在内的6艘船只抵近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物资。与以往由菲律宾海警主导的运补不同,此次行动由菲律宾西部军区直接指挥、菲律宾海军陆战队直接主导,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级事态。对此,中国海警对闯入仁爱礁海域的菲船艇依法采取警告拦阻、登临检查、强制驱离等管制措施,并缴获了枪支等非生活用品。其间,双方船艇多次发生碰撞,双方人员异常接近并发生对峙,其烈度远超历次仁爱礁对抗,也为近十年来南海摩擦之最。一时间,南海局势再次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2024-05-13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5月10日,美菲“肩并肩 2024”多国联合军演(Balikatan 2024)落下帷幕。此次演习于4月22日开始,持续3周,演习区域包括巴拉望省和吕宋岛地区西侧靠近南海的海域以及吕宋海峡,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法国派兵参加,另有来自14个国家的观察员观摩演习,包括:文莱、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泰国和越南。
此次“肩并肩 2024”演习是在菲律宾的新军事战略“综合群岛海岸防御概念”(Comprehensive Archipelagic Coastal Defense Concept)和中菲南海争议全面激化背景下进行的。演习科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指挥与控制演习(C2X)、野战训练演习(FTX)和人道主义公民援助(HCA)。指挥与控制演习涵盖网络防御、人员规划和信息战演习;...
2024-03-21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2023年,美军继续加强对华军事威慑,在南海及周边地区维系着高强度的抵近侦察、穿越台湾海峡、前沿存在、战略巡航、演习演训和战场建设等行动。其中,美军大型侦察机的空中抵近侦察约1000架次,并频繁抵近中国大陆领空;航母打击群和两栖戒备群大型编队8次进入南海,停留时间、训练强度和针对性都显著增强;全年至少有11艘攻击型核潜艇和2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先后出现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威慑和吓阻意味明显。另外,盟伴联合行动和无人系统运用在2023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中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