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军在中国周边海域海空相遇的真正风险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所有,文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法律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欢迎转发、关注,转载请联系contact@scspi.org授权,并务必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文中的信息用于出版、发行等目的。

2023-10-25 | 胡波
Share

近期,美国国防部“解密”了部分与解放军军机在东海和南海空中相遇的视频与图片,指责中方“危险动作”和“不专业拦截”。【1】这当然是美国的单方面叙事,五角大楼并没有说清楚这些空中相遇发生的具体地点,以及为何会发生这类事件。随着中美军事竞争的愈演愈烈,海空相遇的频次和烈度在不断增大,可能引发摩擦及冲突的风险确实存在。然而,美方实际上是在贩卖“焦虑”,部分是因为真担心风险,部分则是为了在国际舆论和外交方面占领“道义制高点”并先声夺人。事实上,在东海和南海等中国周边海域,尽管中美两国军队之间的竞争以及海空相遇日益激烈,但需要强调的是,两军每天十余次、每年数千次的海空相遇绝大部分是安全和专业的。

例如,在2022年的一份关于过境台湾海峡的电子邮件声明中,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马克·兰福德中尉(LT Mark Langford)声称:“美军此次过境期间与外国军队的所有互动,都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并且没有影响美方行动。【2】”美国第三航母战斗群指挥官安德森少将(Rear Adm. J.T. Anderson)在2022年8月发布的新闻稿中称:“我们有时在中国军舰附近执行任务……这些军舰对我们的舰艇进行了跟踪。”她进一步宣称:“我们与他们互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安全和专业的。在一些飞行行动中,我们的飞机确实与中国军机有一些互动,但每次均是安全和专业的。”【3】

中美两国最高层和军方都明确表示“不要战争”,希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尽管两军之间的正式沟通机制(例如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和国防部、国防部工作会议和战区领导通话等)在佩罗西窜台后一度中断,但前线指挥官之间仍有其他沟通渠道,如《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和2014年通过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中美元首巴厘岛峰会以来,中美两军高层交流也在缓慢重启。总体而言,中美海空相遇的形势并不像媒体和一些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严峻。

 

中美对抗性相遇的四种情况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发生冲突的风险的确较大。当中美谈论军事摩擦或危险相遇并相互指责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这些摩擦或相遇发生在什么地方?对双方而言,不同的地区的海空相遇具有不同的法律和政治含义。中美两军的对抗性相遇大多发生于以下四种情况:

1,美军抵近中国大陆或海南岛的领海领空,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做出激烈反应,采取拦截和外逼等动作。

 

2,美军进入西沙群岛领海和领空执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解放军警告并进行驱离。

 

3,美军进入中国在南沙群岛实控岛礁和黄岩岛周边12海里内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解放军警告并对其进行驱离。例如,2018年9月30日,进行“航行自由行动”的美国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DDG-73)与执行驱离任务的中国“兰州”号导弹驱逐舰(海军170舰)在南沙群岛南熏礁附近海域发生近距离相遇,两舰最近相距仅40米。【4】

2018年9月30日,美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与中国“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在南熏礁附近海域近距离相遇
 

4,中美军事力量抵近侦察对方包括实弹演习在内的军事演训活动。尽管相互跟踪监视对方军事活动较为常见,但美军的侦察行动有时距离过近并且极度危险。特别是在解放军进行实弹演习时,美军通常不理会禁行通告并擅自进入相关海空域。例如,2020年8月,美国一架U-2高空侦察机闯入解放军北部战区实弹演习空域,险些酿成事故。【5】

 

中方对中美海空相遇的合理关切

 

中国固然对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的军事行动感到不满,认为中美两军海空相遇的根源是美军激进的抵近侦察和其他针对性的军事行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军方都是根据国际惯例对美军进行跟踪和监视,这与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军队在美日周边海域行动的反应及做法并无不同。中国只有在上述四类军事相遇中反应更加激烈,这也合乎国际常识,任何国家对于试图接近己方领海领空或危及己方演训的行为,都会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平台安全。在战略上,中国反对美国不断挑战中国的岛礁主权和国家安全;在技术或具体行动上,中国反对美国的行动中危及岸上与海空平台人员的安全。除了战略和法律上的分歧外,中国还有三类合理的关切:

一是美军部分侦察架次距离中方过近且挑衅性过强。例如,2021年9月4日,美军一架RC-135S眼镜蛇球导弹监视机靠近山东胶州湾进行抵近侦察,其航行最近点距离中国领海基线不足20海里。2022年12月8日,美军一架P-8A反潜巡逻机飞越台湾海峡,其间曾距离中国领海基线已不到13海里。

 

二是中国有理由对美军事故频发担忧。近年来,美军高频次的行动以及由此对训练和熟练程度造成的消极影响导致了诸多不幸事故的发生(如2017年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发生碰撞事件)。【6】当中美两军近距离相遇时,因美军专业性下降而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三是美国强化对海空相遇和军事行动的舆论炒作及政治操纵。军事政治密不可分,军事行动固然会产生政治影响。但近年来,美国在放大其军事行动的政治与外交意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军在南海中国控制的岛礁12海里内进行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和穿越台湾海峡行动。2015年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启了“锣鼓喧天”的“航行自由行动”。尽管美国之前就在南海进行过此类活动,但鲜有如此公开及高调。美军穿越台湾海峡行动亦是如此。2018年以来,每次穿越台湾海峡后,美国海军都会向媒体透信或直接发布公告,宣称是为了“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及开放”,刻意制造舆论。如此舆论炒作和政治操弄加剧了中美军事沟通的复杂性及困难程度,也增添了中美两军海空相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U.S. Departmentof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leases Declassified Images, Videos of Coercive and Risky PLA Operational Behaviorhttps://www.defense.gov/News/Releases/Release/Article/3559903/department...
[2]From Ryan Chan, https://twitter.com/ryankakiuchan/status/1565132132355575808
[3]Gidget Fuentes, Abraham Lincoln Carrier Strike Group Returns from Indo-Pacific Deployment Highlighted by South China Sea Operations, https://news.usni.org/2022/08/11/abraham-lincoln-carrier-strike-group-re...
[4]Ben Werner, Destroyer USS Decatur Has Close Encounter With Chinese Warship, October 2018, https://news.usni.org/2018/10/01/37006
[5]Huang, P., "China opposes U.S. military aircraft trespass in the no-fly zone," Xinhua, August 25, 2020.
[6]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Collision between U.S. Navy Destroyer Fitzgerald and Philippine-Flag Container Ship ACX Crystal Sagami Nada Bay off Izu Peninsula, Honshu Island, Japan July 17, 2017;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Collision between U.S. Navy Destroyer John S McCain and Tanker Alnic MC Singapore Strait, 5 Miles Northeast of Horsburgh Lighthouse August 21, 2017; The U.S. Navy, Comm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arent Striking of a Submerged Object by USS Connecticut (SSN 22) While Underway in the U.S. Seventh Fleet Area of Operations on October 2, 2021, https://www.cpf.navy.mil/FOIA-Reading-Room/#release-181682

胡波

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博士。长期从事海洋战略与政策、国际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观察》、《外交评论》、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军事竞争与战略平衡》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海洋战略与政策方面的著述有《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18)及Chinese Maritime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Routledge,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