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印太海域态势感知:实现共同安全还是制造海上冲突?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所有,文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法律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欢迎转发、关注,转载请联系contact@scspi.org授权,并务必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文中的信息用于出版、发行等目的。

2022-05-26 | 闫岩
Share

2022年5月24日,美日印澳在东京召开的第二次四方安全对话(Quad)实体领袖峰会上宣布推出一项海上安全新倡议--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以打击“非法捕捞”为目标实现海上信息共享,并声称此倡议将提升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各国的海域监控能力,以“维护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

2022年四方安全对话(Quad)东京峰会   图源:PTI

 

今年来,随着海上恐怖主义、海上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跨国性和联动性显著上升,通过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的现实选择。亚丁湾反海盗行动,就是跨国家、跨部门协调和共享信息以共同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成功案例。海域态势感知(MDA)通过汇集近岸的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以及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等渠道,将覆盖近海到远海的海域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可以获得对海空活动近乎实时的掌握,从而建立起区域性的信息网络,对海域范围内的船舶进行识别,并提前对安全威胁作出预警。因此常被视为合作应对全球海上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基础。

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如何实施

美国声称IPMDA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商用数据,并整合与扩展位于印度的印度洋信息整合中心、位于新加坡的信息整合中心、澳大利亚资助在瓦努阿图设立的太平洋融合中心,以及太平洋岛屿论坛渔业局在所罗门群岛的区域渔业监控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的数据。

四方安全对话(Quad)联合声明

 

新加坡的信息融合中心(IFC)成立于2009年,印度洋区域信息融合中心(IFC-IOR)成立于2018年,分别由新加坡海军和印度海军主导创立,向各国海军、海岸警卫队及其他海事机构定期提供海事安全信息,以应对海盗、海上抢劫、武器扩散、海上恐怖主义以及违禁品和毒品走私构成的威胁。相对于其他的海上信息共享机制,如亚洲地区反海盗及武装劫船合作协定设立的信息分享中心,新加坡和印度信息融合中心的协调与管理工作均由海军军官担任,情报平台也是通过海军的指挥系统运作。

除以上四个信息融合中心外,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也打算向美国鹰眼360公司购买其天基无线电检测系统获得的船舶监控信息,并通过美国海军的“海洋视野”(Sea Vision)平台等渠道向其伙伴国发布数据。“海洋视野”是一个基于Web的海洋态势感知工具,最初由美国交通部于2012年为美国海军非洲部队开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使用的多国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用户在使用该系统。2021年4月,美国海军在越南进行了该软件的使用培训,以加强越南海军对南海的情报收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沿岸国除中国外,都已有用户在使用该系统。

然而美国主导的这一海上信息共享机制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推动全球海上合作吗

首先美国塑造并炒作“中国捕鱼威胁论”拉拢盟友挑拨地区国家关系为其在全球海域限制中国合理合法的渔业生产活动作出铺垫展开对华海上战略竞争多年来美国一直捏造“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法捕捞国,耗尽全球渔业资源,破坏许多国家传统生计”等虚假信息,为其将来实施针对中国渔船的各类海上行动做铺垫。自2019年以来,美国海岸警卫队不但将三艘执法船部署到关岛,还多次穿越南海和台海海域,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海上执法机构的资助与合作。同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莱恩声称要在西太平洋设立海岸警卫队巡逻基地,部署新一代快速反应巡逻舰,在南海打击中国的“非法捕鱼”行为以及“在其他沿岸国的专属经济区对他国渔船的骚扰活动”。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也多次表示海岸警卫队要帮助南海沿岸国保护“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加强渔业执法能力建设,并将邀请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盟友国参与未来在南海的行动。

美国以打击所谓中国“非法捕鱼”为借口将四方安全对话延伸至南海,改变地区安全架构,并试图坐实仲裁裁决,强化其以遏制与打压中国为战略目的的南海政策。十天前,拜登在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中宣布将为东盟提供1.5亿美元资金援助,其中有6000万美元将用于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包括增派美国海岸警卫队人员和舰艇。美国还将向东盟派出常驻专员,以协调美国海岸警卫队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此外,美国也已正式邀请越南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这一海上安全新倡议,将助力四方安全对话进一步扩大化并延伸至南海,坐实仲裁裁决挑动南海争端,挑拨地区间国家关系,成为南海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安全挑战。

其次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看似包容实则排他。美国所谓“自由且开放”的印太战略,实际上是要构建充满军事安全色彩,以战略围堵和制衡中国为核心目标,排他且充满对抗性的小圈子。2022年3月发布的《印太战略》中,美国声称“我们将对印太地区提供安全援助,包括建设其海洋能力和提高海域态势感知。”美国一贯秉持冷战思维,并且善于拉帮结派。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美英澳军事同盟(Aukus)、美日同盟机制等都是其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的重要抓手。印太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美国的同盟伙伴国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在美国的主导下与中国抗衡。美国声称印太地区95%的“非法捕捞”与中国“有关”,是其为了塑造盟友及伙伴国的共同利益和海洋安全诉求而凭空捏造,恶意渲染的谎言,以美国为主导的各类针对中国的小多边安全机制实施联合行动提供所谓“正当性”理由。限制中国在全球海域的活动,挑动国家间海上对抗,消除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影响力和主导权,确保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才是IPMDA项目的真实战略目的。

事实上,即便是美国主导的多边机制内部,也充斥着其霸权主义的阴霾。在美国与其盟友的情报共享合作中,以《英美协议》为框架的“五眼联盟”用于信号情报(SIGINT)共享的合作最为深远。然而“斯诺登事件”和美国长期监控欧洲国家领导人等事件,都暴露出该联盟内部权利的不平等,美国以自身的优势地位逼迫其他国家采取共同行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破坏规则的暗箱操作,导致跨大西洋安全合作一度出现裂痕,危机重重。

第三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可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开展军事情报共享合作做准备。尽管近年来四方安全合作机制的议题逐渐拓展到基础设施建设、疫情应对、新兴技术等方面,并正式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军事安全尤其是海上军事安全依然处于核心位置。海域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共享,是开展海上执法和军事活动的基础,也是全面监测中国军舰、商船以及渔船等海上活动的最重要手段。因此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这一信息共享机制的本质依然是为了服务于美国零和博弈思维下的传统安全竞争与针对中国的战略博弈。

四方安全对话目前尚未建立情报共享机制,但现有的双边协议已为情报共享合作奠定了基础。2008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加强地理空间情报领域的合作和情报共享协议》。日本于2013年修订了保密法,将其国防情报共享的范围从美国扩大到澳大利亚、印度、英国和法国,并一直试图加入“五眼联盟”。日本与美国也已搭建了高级别的情报共享平台,建立了指挥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情报共享机制。2021年,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还签署了三方情报共享协议。印度与美国和日本都签署了《军事信息一般安全协议》。2020年,印度和美国还签署了《地理空间情报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加强了印度收集、处理和生产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确保了四国机制国家之间的互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美日印澳将通过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进一步为建立四国军事情报共享机制探路。

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本质上是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针对中国、试图剥夺中国合理合法使用海洋的权利、维护美国海上霸主地位的海上情报共享机制。该机制将使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进一步走实,海洋军事化程度加剧,煽动地区国家的对立,与人类和平利用海洋的时代主题背道而驰。

闫岩

闫岩,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副主任,香港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涵盖南海问题的法律、政策研究,国际海洋法、亚太海上安全问题等。近期发表的学术及评论文章包括《“南海行为准则”历史回顾及案文磋商前景展望》《中菲南海共同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蓬佩奥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重新解读传递危险信号》《印尼版“印太构想”路在何方》。